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31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汇诰

       按照市委统一开展大调研活动部署,本人就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题,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座谈会等形式,多次深入区县市和基层学校开展调研,最后在借鉴外地先进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了此份调研报告,力求现状和问题更贴近常德教育实际,所提建议更具操作性。

       一、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685所,另有教学点227个,共有学生426965人,专任教师29955人。其中小学有449所,在校生297693人,专任教师17312人,全市小学占地面积为69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01.6万平方米。普通初中236所,在校生129272人,专任教师12643人,全市普通初中学校占地面积为78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69万平方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有寄宿生176452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1.3%。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26676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6.2%。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114425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6.8%。

       近年来,我市强力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以加快建成教育强市为总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实施教育三年攻坚、全面改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产业立市教育三年计划等系列行动,有力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教育各项投入不断加大,发展基本均衡全面实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工程,为教育发出了许多超历史的“政策红利”:近5年全市教育累计投入约370亿元。2017年全市教育投入近9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0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投入7亿多元,改造薄弱学校236所,建成8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武陵区紫菱小学、鼎城区江南小学、石门桥镇中心小学、临澧县丁玲学校等一批新建学校竣工投入使用,湖师大附属德山学校、武陵区第一小学、安乡县深柳中学搬迁等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强力启动教育三年攻坚,累计投入资金18.3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65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45所,新增城区优质学位1.6万个;建成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园60所,新增园位3000多个;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71所,维修改造校舍近40万平方米,有力改善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面貌。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对每位获奖教师给予10万元重奖,开全省之先河;为市本级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发放地方性津贴;严格落实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设立了武陵山片区教师人才津贴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最高每人每年可获8千元补贴,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待遇。随着这些重教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强市建设。目前,全市9个区县市全部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成为我省继长株潭之后第二批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市域均衡的市。今年,我市将启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申报创建工作。

       2.大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大力均衡师资配置。据统计,近三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教师4830人,基本达到“退一补一”,新进教师大多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每年交流校长教师1500多名。大力培育名优教师。通过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程,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普遍提升,全市现有市级骨干教师54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47人、在职特级教师75人、名师工作室19个,专业教师四级人才梯队初步形成,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显现。大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召开全市师德师风建设现场推进会,培育了一批优秀教师典型。石门县10位教师义务送教的事迹,经《光明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后,引起了陈宝生部长的高度关注,并先后两次做出亲笔批示,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出台教师从教“十条禁令”,并针对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家长红包礼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处理了一批违纪违规人员,教育行风不断好转。

       3.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缩小。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教育资源集团化联盟化改革,充分发挥“名校+”效应,以此为突破口,有效扩充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目前,全市共成立了10个教育集团,构建了40个名校联盟,组建了120对结对帮扶学校。总投入近2.5亿元的市一中柳叶湖学校、武陵区北正街小学恒大华府分校和育英小学德景园分校于2016年秋季正式招生,增加优质学位近4500个。此项改革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创新项目。大力推进考试机制改革。去年,市城区开展了初中毕业生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考试改革试点工作,从题型、分值、时量、考点考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习能力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学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依据,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今年计划在全市全面铺开。大力推进德育教育改革。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教育为重点,结合学校特色,打造了市十一中“礼诚”教育、芷兰实验学校“生命课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乐学”课堂、西湖小学“文明礼仪”等一大批德育品牌,市四中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受到中宣部领导好评。

        二、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市已经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离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

       1.“农村学校弱”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农村学校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基础建设水平仍然大幅落后于城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周转房缺口较大。据我们统计,农村学校需要建设周转房6922套。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教师还住在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或是多人挤在一间旧教室里,面积狭小,没有厕所、厨房,生活不便,严重地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从教积极性。二是寄宿制学校条件普遍落后。目前,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有一半以上学生住在10人以上的宿舍里面,住20人以上的宿舍还有64间,如石门县太平镇完全小学,住32人的宿舍还有5间。石门县磨市镇九伙坪完小,住60人的宿舍还有2间。这些宿舍大多是利用闲置教室改造而成,室内无卫生间和洗漱间,而且楼层卫生间设施简陋,供水供电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据我们统计,按照每间宿舍住10人、人均不少于3平方米的标准测算,全市还缺少宿舍1771间、床位1.7万个。三是运动场地条件简陋。目前,90%左右的城区初中学校已经铺设了塑胶跑道,体育设施配套基本达标,但农村学校基本上还是泥土操场和煤渣跑道,有些山区学校和教学点甚至连基本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械也没有,学生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课外活动。四是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市城区已实现所有学校班班通,但据调研发现,农村学校班班通率较低,如安乡县有42所学校、汉寿县有39所学校、澧县有85所学校均未实现班班通。

       2.“城区学校挤”现象仍然严重。随着城区扩容提质、入城务工人员子女增加、择校热等原因,导致近年来城区接受学生入学压力大幅增加,“城区学校挤”仍然是教育提质的肠梗阻。去年,我们严格执行招生计划,起始年级小学按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计划招生,从源头上遏制了大班额现象。市直、武陵区、石门县、津市市、安乡县、经开区、西湖、西洞庭、柳叶湖、桃花源已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超大班额;经开区、桃花源已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5人以上大班额。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消除大班额任务和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目前全市还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243个,主要集中在澧县、汉寿县等城区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1349个,主要集中在临澧县、澧县、汉寿县、鼎城区等城区小学和初中。预测未来3年,仅市城区需新建中小学校15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才能满足入学需求。

       3.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水平不高。当前,教师队伍结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编制紧张。全省开展新一轮教师核编工作后,我市核减了近7500个教师编制,其中鼎城、汉寿、安乡等地核减都在1000个以上。3年内,大多数县市区都处于满编或超编运行状态。为应对农村小学班额小、学生少而造成的“超编缺人”,小学适龄儿童数量探底回升,女教师生育二孩请假等客观现实,各地不得不聘请大量临时代课教师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如桃源、石门、澧县等地,聘请代课教师数量都在500名以上。二是结构矛盾极为突出。从年龄来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40岁以上教师占到了62%左右。特别是农村村级小学,大部分教师都在50岁以上。从性别来看,在专任教师中,女教师比例较高。在乡村教师招聘中,出现了“总量招不满、男教师招不到”的现象。如汉寿县30岁以下教师中女教师约占82.8%、男教师仅占17.2%。从学科结构看,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部分短线学科专业教师缺乏。特别是理化生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乡镇中学专业对口的理化生教师数量达不到要求。三是年轻教师流失严重。由于个人发展、经济收入、娱乐生活、个人婚姻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年轻教师“招不到、留不住”的现状越发严重。如石门县西北山区学校每年主动辞职或者申请调回户籍所在地的年轻教师在70—80人以上,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现象非常普遍。

       三、推动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为确保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依法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现行教育投入政策,持续增加义务教育投入,逐年提高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教育费附加真正用于教育。要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上涨、办学实际需求等多种因素,建立生均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特别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二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里教育项目和资金投入,确保中小学改造建设需要。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更加注重教育软实力建设,加大对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智慧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要扩大义务教育融资渠道。探索建立社会捐赠、出资办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办学助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使其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

       2.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学校规划布局建设。一方面,要按照规划引领、分级落实、逐年实施的原则,尽快修订完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充分考虑就近入学与道路畅通的问题,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将新建学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区域重点倾斜。另一方面,要强力贯彻落实《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按照新建居民区所需学校应与居民区建设同步进行的法定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学校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缓解中心城区学位接纳压力。二要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全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加大对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强化校舍场地、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建设,确保首先在硬件水平上实现优质均衡。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到2020年,我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三要全力消除大班额。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尽快制定出台消除大班额计划方案,采取盘活存量与增加供量的方式相结合,整合现有闲置、闲散教育资源,全力加快推进计划内教育项目建设,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区县市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更大的资金、政策支持。

       3.健全体制机制,建强教师队伍。一是创新师资补充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多种人才引进形式,通过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高素质高水平教育人才到本市工作。当前首要的是结合产业立市教育三年行动,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教育优秀人才引进办法,以最优惠的政策打赢人才抢夺战,引进更多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综合性重点大学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来常从教。同时,要有的放矢探索聘用制、合同制教师,缓解教师结构性矛盾。二是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议建立“县管局聘校用”管理体制,打破教师“学校人”身份束缚,使教师成为“系统人”,由教育局统一调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流动,实现教师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机制,建立健全任期性交流、服务性交流、竞聘性交流、互补性交流等四大机制,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激活农村教师队伍活力。三是创新教师素质提升机制。要构建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引进、奖励力度,花大力气提升名优特教师占比。

       4.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一要严格执行阳光招生。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划片入学政策,防止“择校热”现象产生,不再增加大班额。同时,要不断简化进城务工子女就读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取得公平受教育的权利。二要加强均衡发展督导与监测。建立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与复查机制,健全过程督导、跟踪监测、整改复查等制度,完善均衡督导规程,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督导,强化动态监控,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议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区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并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形成有利于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浓厚氛围。三要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识。要按照“预防为主、整治为重、教育经常、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交通、校车、网吧等重点领域的联合执法检查,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