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常德

发布时间:2012-05-30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关于常德转方式调结构的调查与思考

卿渐伟

  7月下旬,我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道,就常德如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进行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央、省委的政策导向正深刻影响到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和政府部门的行政方式,想办法顺应大势、谋求转型已成为党委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的目标取向。但是,身处这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调转竞赛”,我们仍然面临巨大压力,结构性矛盾仍是常德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主要存在“三个偏低”:一是工业产业层次偏低。工业企业大多研发、销售“两头在外”,集中在制造环节,以原料初加工为主,终端高端产品少,技术装备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我市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1亿元,仅占全省该行业的5.4 %,只有长沙的16.5%,株洲的42%。二是农业比较效益偏低。从农产品生产结构来说,大宗农产品多、特色农产品少,销售原料多、加工精品少。尽管常德粮食总产占全省的10%以上,油菜总产占全省1/3,棉花总产占全省一半,生猪、家禽和水产产量均居全省前列,但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0个百分点,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三是三产份额比重偏低。2009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0.8:42.8:36.4,三产业比重低全省4.5个百分点、低全国6.2个百分点。有基于此,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领域、单一产业、单一行业的突破,必须注重从全局高度谋划“调转”之路,用统筹方法寻求“调转”之策,以贴身服务落实“调转”之举,明确目标方向,寻求突破重点,强化推进措施,努力推动常德经济整体转型升级。

  目标方向:建设现代常德

  致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常德,是今后我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方向,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争创常德发展新优势的可靠支撑,是应对区域激烈竞争、实现常德科学跨越的必然选择。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常德中,要切实把握四个要求:

  一是坚持“两型”引领。即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常德的基本方向。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有效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消费模式更新,推进工业、农业和三产业“两型”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新型主导。在各个方面大力推进新型模式、新型产业的同时,特别注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统一、壮大工业与扩大就业齐头并进,加快培育壮大常德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工业支柱。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节地节材和生态宜居,加快构建常德现代城镇体系。

  三是坚持调整结构。即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常德的核心环节。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稳定农业,壮大三产,突出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坚持存量“提质”、增量“创优”,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常德现代产业体系。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调整投资方向,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重点投向现代产业、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使经济提速建立在投资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把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常德的根本动力。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推动常德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有效凝聚改革动能,进一步释放体制活力,加快形成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领导方式和生活方式,用现代行政方式推动现代常德建设。

  今后要致力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常德上取得显著成效,具体说来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发展现代工业取得重大进展。所谓现代工业,是指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组织生产的工业,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工业结构现代化、工业生产组织现代化、工业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工业职工结构现代化。围绕发展现代工业的目标,三至五年时间内集中培育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常德现代工业体系。烟草、食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成为支撑常德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纺织、建材、林纸、盐化工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和骨干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和亿元企业不断涌现。科技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市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取得重大进展。所谓现代农业,是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及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进行社会化生产的农业,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多功能化。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全市普遍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工转化率要逐步提高到70%;要建成大规模的水稻、棉花、油菜、蔬菜、柑橘、茶叶、葡萄等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普及。农业标准化有效推广,认证农产品产量占上市农产品总流通量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占总面积比重应不断提高,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农业多功能化不断显现,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三是发展现代三产取得重大进展。所谓现代三产业,也就是现代服务业,是指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两新三高”:服务领域新,服务模式新;高文化品位,高增值服务,高素质员工。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今后要大力促进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要不断提高。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增长,与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城镇融合配套发展。房产物业、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拉动消费的中坚力量,市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旅游综合收入等不断增加,初步建成旅游产业大市。养老、法律、会计、审计等新兴服务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品种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邮政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

  工作重点:突破三大问题

  目前,常德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能否在未来几年实现跨越崛起,主要取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速度和力度,重中之重在于产业的竞争力和集聚度。为此,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应重点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突破工业总量小层次低的问题

  转方式调结构,工业是重中之重。放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发展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

  1.提高产业聚集程度。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常德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必须着力提高产业集聚程度。一是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津市工业这几年之所以发展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积极打造工业新区,逐步解决传统体制遗存的工业布局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他们对老城区中意糖果等传统企业,实施异地整体搬迁改造升级,借中联重组湖南车桥厂机遇,大力引进汽配企业入园,借关掉车桥厂熔铸车间机遇,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中沃年产40万件汽车工字梁项目入园,津市工业园区的活力日益增强。所以,我们要加快工业发展,就必须立足打造产业聚集区和优势竞争区,推动园区形成上下游结构完整、外围产业体系健全、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园区集聚发展模式。不能奉行“捡到篮子里就是柴”,要依托区域经济特点、产业市场地位和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提高项目引进门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特色鲜明、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园区产业发展布局。各个县市区要加快建设自己的特色工业园区,吸引大型企业集团前来投资办厂。二是拓宽产业集群发展跨度。鼎城灌溪工业园以中联重科为龙头,引进长沙中德、迪格物贸等多家配套上下游企业,目前,园区已经形成竞争力较强的机械产业集群,年产值近100亿元。要以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公司为依托,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的产业龙头作用与集聚带动效应,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围绕骨干企业发展专业化配套生产,增强产业集群的资源集约化水平与规模效益,提升工业经济发展专业化、协作化水平。要根据行业特色以及产业延伸发展的需求,推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作配套,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重点扶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形成过一批产值过千亿、过百亿的产业集群。三是着力打造地标企业。地标企业是工业经济参与区域竞争合作的中流砥柱,更是一个地区产业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集中体现。创元铝业的强势进入,带动桃源工业新城全面崛起;蒙牛、伊利的出现,使得乳业之都呼和浩特声名鹊起。因此,我们应当把打造地标企业作为战略选择。今后几年,要重点打造好常德烟厂、中联重科和创元铝业三大地标企业,确保销售收入尽快上千亿、过百亿台阶。加强与常德烟厂对接合作,嵌入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鼓励创元铝业发展铝业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

  2.扩大新兴产业额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新技术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是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根据常德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发展的重点:一是新材料。重点研究突破开发力元新材的动力电池、金天钛业的高性能钛、临澧中泰的高强高模聚乙烯、汉寿金诚研磨的高品质白刚玉超精细微粉、桃源磊鑫矿业的超微细碳酸钙浆料、德山耀宏纳米的纳米电子材料等项目,注重把成熟的先进技术引入生产领域,使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快速发展。二是新能源。不断改进提升农林废弃物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等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积极促进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开发绿色能源的有机结合。三是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华南光电、三升高科、良田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消费类电子、LED照明产业、安保网络软件与系统集成产业。华南光电掌握核心前沿技术,抓好技术项目对接,完全有可能催生一个大产业。要积极做好华南光电与全市高科技企业的对接衔接工作,培育创新性龙头企业。四是生物医药。立足常德原创,坚持自主开发,加强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华东科技大学生命研究科学院等合作,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重点突破开发万福生科的大米医用葡萄糖、康普制药的心血管药等,并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现在,万福生科与湘雅医学院合作开发的大米医用葡萄糖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种大米医用葡萄糖,填补国际同行空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是常德生物医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予以重点扶持。

  3.增强科技支撑力度。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运用科技进步,促进工业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问题。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科技水平,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不可能完全抛弃原有产业基础另起“炉灶”,要特别注重用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降低物耗能耗,提升产品质量。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在海螺、中材、冀东、南方四大水泥巨头的挤压之下,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生产高强度62.5等特种水泥,有效解决了三峡工程无坝不裂的难题,广泛用于水电工程领域,公司还研制出核电水泥,得到桃江核电站的认可。石门特水目前是全市唯一一家生存发展状况良好的本土水泥企业,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高强度的水泥企业。云锦纺织全面实施装备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客户升级、管理升级,走上了一条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的发展之路,企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我们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纺织、造纸、电力、盐化工等传统产业,促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目前,全市产学研合作层次普遍偏低,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还是以“一锤子”买卖、一次性合作为主,像联合攻关、共建研发中心、共建科技经营实体等较为稳定的合作模式,在我市还比较少,特别是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技术水平跃升的战略联盟,在我市才刚刚起步。要以企业为主体,有效整合专家队伍、科研成果、企业资本、产品品牌等优质资源,共建产学研战略联盟。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纺织和电子信息五大产业建设产学研合作联盟,围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广成果共享,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三是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高端人才是创新的灵魂。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就能带来一批项目,带活一个产业。康普药业从去年开始,以百万元年薪的气魄引进了“海归派”杨俊、赵柏松两个博士,给公司带来革命性变化。加拿大藉华人医学博士杨俊自去年加盟康普后,广泛吸纳国内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建立了省内首家医药研究院,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年之内先后申报国家专利18次,今年预计可获得国家项目支持2000多万元。赵博士加盟后,开创了新的营销格局,使康普国际市场实现零的突破。所以,不管对一个地方,还是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有什么不如有人才,无论缺什么不能缺人才。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必须首先转变人才观念,积极引进全市在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所急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4.加大节能减排强度。节能减排是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大瓶颈。目前,常德工业剔除烟厂后单位能耗严重偏高。2008年,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251户,综合能耗344.6万吨标准煤,实现增加值59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2.2%和17.4%。在一定程度上常德工业还是靠拼能耗来完成的。我国已经明确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利用这个倒逼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之路。一是调控存量。创元铝业已经走在全市前列,他们开发的“新型阴极结构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使吨铝电耗13300KWH,远低于国家14300KWH的节能目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解铝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氟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为国家标准的3%、8%,其他环境保护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创元铝业虽然是高能耗企业,但在行业内部却又是能耗低、品质高的企业。创元铝业给我们一个启示:高能耗企业不一定等于夕阳企业。二是严控增量。始终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 “三不”原则,坚持做到五个“一律不批”:凡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老污染不达标又上新项目一律不批,不具备治污能力、没有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同时,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项目,坚决停产关闭。

  (二)突破农业特色少效益低的问题

  常德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提升发展档次,加快发展速度。

  1.扩大产业规模。一是聚变效应。实践证明,农民靠一亩三分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致富只有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要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搭建好农村承包耕地、林地产权流转平台,引导农村资本、城市资本、工商资本投向农村,把山地权、林地权等搞活,实现农村经济由分散向集中、粗放向集约、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中建设一批规模集中、技术集约、装备集成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万亩粮油生产区、万亩柑橘生产片、万亩油茶生产带、万头生猪养殖场、千亩葡萄生产园、百亩养殖水面等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二是品牌效应。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和发展力。2009年,为尽可能减少广元柑蛆事件负面影响,全市实施“石门柑橘”品牌带动战略,认真执行“石门柑橘地理证明商标、柑橘品牌包装、柑橘身份卡”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全市范围内的柑橘只要符合要求,均可使用“石门柑橘”品牌。全市通过柑橘品牌整合,不仅柑橘基本销售完毕,而且价格有所回升。去年,石门有机茶和桃源大叶茶被正式冠名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用茶”后,销售价格大幅增长。常德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食品工业品牌,“小、散、多”特点十分突出。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拳头产品,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和整合,努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有关部门提出以“金健大米”为主整合粮食品牌,以“石门柑橘”为主整合柑橘品牌,以石门有机茶和桃源大叶茶为主整合茶叶品牌,以“城头山葡萄”为主打造葡萄品牌,以“汉寿中华鳖”为主整合龟鳖品牌,以“安乡生态鱼”为主打造鱼产品品牌等等,这些思路都很好,要尽快付出行动。

  2.拉长产业链条。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7倍,粮食加工可增值4—6倍;棉花加工可增值2—4倍;禽畜加工增值3—6倍;薯类加工增值3—6倍;果蔬加工业增值3倍以上。常德目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40%,远落后全国60%、发达国家70-90%的加工转化水平。常德作为农业大市,抓好农产品加工是必然选择。农产品加工深度决定产业链条长度,产业链条长度决定市场营销广度。一是培育食品工业园。顺应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的趋势,规划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聚集度和竞争力。特别是西洞庭食品工业园,要加快建设进度,打造一流平台。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实践证明,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起一片基地,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湖南丰康生物公司深挖棉籽附加值,生产出棉籽蛋白、植物油、低聚棉籽糖、酶解蛋白、棉酚等高附加值产品,闯出一条依托副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效益之路。万福生科把一粒稻谷变成14个产品,大大提高稻谷的附加值。这都是全市农副产品加工转方式调结构的成功范例。往后,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支持金健米业、大湖股份、万福生科、盈成油脂等龙头企业,通过合股联合、上市融资,组建企业集团,尽快培育出一批企业航母。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资本梯度转移和国家加大对农业投资的机遇,策划包装一批精品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引进一批“中”字号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3.增强市场意识。主要是“三靠”:一靠品质支撑。食品安全和营养结构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汉寿县月明潭桃花岛由于持有有机蔬菜金字招牌,产品直销长沙平和堂等大型超市,亩均纯收益达到3万元以上。我这次在调查中听到反映,农村“重植保轻环保”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这对我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十分不利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工程、命脉工程,完善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严格操作规程。全面推行无害化生产,杜绝使用高毒残留农药,逐步减少施用化学肥料,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坚决禁止水面投肥养殖,调整规划养殖区(场)布局,规模养殖场逐步从水源保护地撤出。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工作,帮助农业龙头企业争创名品名牌,促进农业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向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的转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二靠合作共赢。市场千变万化,农民千家万户。在分散经营的模式下,单个的农户根本无法经受大市场的冲击。搞市场农业,就得有合作经济组织。我在这次调查中了解到,津市新光华兔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行“二免”、“四统一”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指导防疫、统一圈舍设计、统一供应兔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收购销售,极大地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社员收入。2008年,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6730元,相比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 2412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解决各级政府统不了、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产生积极的经济社会效益。要迅速改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经济大户、基层组织、返乡创业人才带头组建合作社。集中扶持一批发展势头好、带动力强、运作规范的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水平。鼓励一些特色产业合作社突破地域、资金等条件限制,培育跨市、跨省的区域性合作社和联合社,开展更高层次的生产经营活动。要通过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市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依靠合作社组织、规模基地建设依靠合作社推进、农产品售价确定依靠合作社谈判。三靠特色增效。发展农村经济,有特色才有特效。要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展特色农业。澧县着力打造“南方吐鲁番”,目前,葡萄年产值超过2亿元,全县造就出了年收入近百万元的葡萄专业户,葡萄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金果。发展农业经济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构筑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板块,提高综合效益,形成群落效应,实现优势区域率先突破。

  (三)突破三产功能弱比重低的问题

  当前,常德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中心城市以年均扩容1—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3—5万的速度快速发展,区域交通枢纽建设进入大投入、大拓展的高峰,带来人流物流大进大出、频繁过往,常德正处于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现阶段,要突出抓好“一二三”工程:

  1.一大支柱:房地产业。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之前,将出现一个持续旺盛的住房需求阶段。常德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后期,发展空间很大。未来五年,要在促进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抓住规划控制这个龙头。研究制定与现代城镇发展相适应的房地产业规划,引导房地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今后,要改“遍地开花”为集中开发,在控制土地、保证房产开发用地需求的同时,推行有序规划、成片开发,几百亩、一个片区、一座新城,就是一个房地产业。二是抓住结构调整这个核心。要调整优化住房供给结构,适当发展中高档商品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房,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积极发展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类住房,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三是抓住模式转换这个重点。在开发模式上,要促进房地产开发与城市扩容提质相融合,与城市公益基础设施相配套,与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相符合,不断提升房地产建设的规模和品位。比如,中房集团抛弃简单的“开发房产就是建造睡城”传统开发模式,树立“融入城市、生态宜居”新理念,加强项目研发设计,在房产开发中注入“两型化”、标准化、院落式等新兴元素,质量和品位大幅提升,受到消费者青睐,这就是我们应当把握的一个基本方向。四是抓住规范管理这个关键。加强房地产销售、安全、产权、物业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交易行为,维护消费者和开发商的合法权益,确保有形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二大支点:金融业、文化产业。

  大力发展金融业。随着常德城市建设掀起新一轮高潮,资本密集型产业份额不断增大,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社会对资金的需求量急剧扩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这几年,我市通过积极引进银信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创建基础融资平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基础不断巩固。但是,与外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比,与建设现代常德的发展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必须急起直追。市政府已经出台《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今后要按《意见》定的目标和政策认真抓落实。重点抓五条:一抓机构引进。要认真总结我市过来引进交通银行、长沙商业银行、兴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乘势而上,力争“十二五”期间新招引一批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在常设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不断优化金融结构,健全银行、证券、担保、保险等现代金融体系。二抓服务拓展。扩大与全民创业相配套的小额贷款业务,积极发展风险投资、金融担保、信托等非银行类金融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成果发展“一卡通”等金融产品。三抓平台建设。要围绕做大做强市城建投、经建投、交通投、水利投四大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产经营水平,为我市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四抓企业上市。要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确保万福生科、云锦纺织成功上市,争取更多符合产业政策、高科技、高成长性的企业进入省级重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充分发挥企业上市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五抓金融安全。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结合常德的文化特色来进行,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释放体制活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综合改革,消除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弊端,促使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快转企改制,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态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微观主体;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军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体制,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体制支撑。另一方面,要走好高端路线。数字动漫、文化创意等处于文化产业链的高端,成长性好、带动力强,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朝阳产业。在这方面,常德已有产业基础。创源动漫公司投资2000万元筹划的动画片《刘海砍樵》,目前已进入制作阶段,作品上市播出后,不仅可以拉动音像制品、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关联产业快速成长,更重要的是,可以宣传常德的名胜古迹和人文精神,大大提高常德的文化知名度。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要加大动漫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引进领军人物和骨干企业,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发展高端文化产业抢占制高点,培育增长点,打响常德文化品牌。

  3.三大市场:物流市场、商业卖场、旅游磁场。

  (1)物流市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加速推进,客观上要求现代物流业配套发展。就常德目前的物流状况来看,不仅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才刚起步,就是交通运输等传统物流方式发展都还很有限,技术装备水平、运营管理水平都还有待提高。交通基础建设只能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硬件条件,关键要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提高物流水平,完善运输体系,发展通道经济。首先,建造一批大园区。围绕打造低成本、便捷式的物流通道,超前规划布局物流园区和仓储基地,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近期重点规划建设德山综合物流园、石门铁路运输物流园、津澧水运物流园,并配套建设一批物流仓储基地,引导和支持更多的物流主体进驻园区运营,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整体效益。其次,培育一批大企业。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支持现有物流企业强强联合或对中小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发展成专业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集团,支持和鼓励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在常德人流物流日渐增多的新形势下,不少物流运输企业也在积极调转思路、拓展业务。这次参加座谈的芙蓉物流公司在继续承接中烟内部运输业务的同时,开始积极培育社会物流市场,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成长为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对此,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类似物流企业的裂变,努力培育更多综合型的现代物流企业。第三,发展多式大联运。着力建设航空、码头、港口、货场等物流基础设施,构建融运输、中转、装卸、仓储、配送、中介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客货枢纽站场和铁水、铁公水、空港等联运设施,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使常德成为长株潭地区与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群经贸往来的低成本物流通道,成为服务全省、辐射周边、联结全国的区域物流中心。

  (2)商业卖场。批发零售、餐饮商贸是常德的优势传统产业,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在传统中出特色,在特色中求优质,让商贸流通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拉动城市消费。一是提升专业市场。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乡社大网络”的思路,合理规划布局主要商贸流通网点,引导各类市场按专业分工向规划的区域聚集。筹划市城区中央商务区,提升桥南市场、金钻广场、火车站市场三大商圈的发展水平,发展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大型专业市场。二是发展新型业态。调研中了解到的不少情况令人欣慰,一些本土商贸企业开始跳出传统经营理念和模式,大胆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发展来势喜人。华星电器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走出常德,采取连锁经营的形式,用5—8年的时间在全省14个市州布点,做成全省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我们要顺势而为,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地方行业龙头,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大型购物中心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方式,积极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把常德打造成在中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家具、家电、服装生活用品和农产品集散地。三是打造特色产业。餐饮是常德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发掘潜力、扩大优势。市内部分龙头餐饮企业正在尝试转型。这次参加座谈的龙弟酒店今年计划在灌溪镇黄土山村建设“德菜”产业文化基地,集餐饮、休闲、农庄、会议于一体,最终目标是打出综合性的生态餐饮品牌。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重点扶持本土特色餐饮品牌,积极申报“钵子菜之乡”;支持和鼓励餐饮企业立足常德休闲文化和生态城市定位,在经营模式、品牌创建上大胆创新,环绕中心城市在周边打造一批精品休闲农庄,构建独具常德特色的“高端休闲基地”。

  (3)旅游磁场。总的目标,就是要通过3—5年的努力,把常德这个旅游资源大市真正建设成旅游产业大市。一是整合旅游资源。按照“常德就是桃花源,常德就是桃花源里的城市”的形象定位,在城市和旅游项目建设中融入桃花源元素,包装“桃花源”概念,打响“桃花源”品牌,用品牌特色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加快把常德建设成大湘西重要旅游目的地。二是突出发展重点。重点建设柳叶湖、桃花源、花岩溪三大核心旅游景区,以此支撑“大桃花源”打造,通过统一“桃花源”的品牌扩展,带动西洞庭湖、壶瓶山、太浮山、夹山、城头山等景区建设,不断丰富常德观光游、休闲游、红色游、宗教游等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常德三日游黄金旅游线路。三是促进产业融合。要实现旅游产业内外要素的双重融合。产业内,要加快旅游住宿业、旅行社业、休闲娱乐业、餐饮业、旅游购物业和旅游运输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旅游业要素体系,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外,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建设、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的融合,把创意设计放在项目建设的首位,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开发旅游项目,培育旅游精品。

  主要措施:强化行政推动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没有超常的决心、过硬的措施,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强化行政推动,必须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1.解决好干部问题。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干部的作用主要是三个,即宣传引导、服务指导、协调解难。与此相对应,增强干部的工作推行力,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必然先让干部清醒过来。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对于转方式调结构,部分干部认识上还有差距。有的对形势不明,认为抓不抓无关紧要,缺乏紧迫感;有的看问题不准,认为转变发展方式会影响发展速度,有些不情愿;有的分责任不清,认为转方式调结构主要是市场行为,工作不求主动,等等。究其原因,与我们对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思考不深有关,没有准确把握其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和基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将指引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无论抓当前还是谋长远,都必须立足这个战略任务。对于这一点,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十分明确,绝不可含糊不清,更不能摇摆不定。

  二是要增强实践能力。我在澧县张公庙黄河村开座谈会时,有位支部书记说:“现在有些国家干部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市场行情,甚至连政策都搞不清,下村指导纯粹是走过场。”这种情况,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不在少数,而是带有普遍性,这与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很不相称。常言道:给人一瓢水,先要自己有一桶水。我们各级干部要为企业、为群众转方式调结构搞好服务和指导,就必须认真研究宏观政策的新走向,学习经济转型的新知识,了解现代产业的新内涵。所以,改善干部知识结构,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前置条件,必须抓紧抓好。要大力倡导学习之风,挖掘干部知识潜能;要认真抓好技能培训,各级经济主管部门的业务干部和乡镇干部,原则上都要突出岗前培训,持证上岗;要切实优化组织选配,把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选配到关键部位、重要岗位。

  三是要改进工作作风。转方式调结构广泛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必然伴随着诸多工作难题和社会矛盾。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发扬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跟上转型的步伐、企业的节奏、群众的期求,深入实际,走上一线,真正把劲头放在推动转型的基础工作上,把功夫下在解决人民群众的“芝麻小事”上。好的作风是管出来的,是逼成器的,管的关键措施就是科学制定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各级各部门对每项工作都要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做到岗责明确;切实加强督促检查,以求催人奋进;严格实行考核评比,真正赏罚分明。

  2.解决好机制问题。转方式调结构能否成功,制度支撑很关键,所以中央才反复强调“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作为地市一级,面对变化莫测的许多具体情况,要灵活变通、据实应变,改变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根据现代常德建设的需要创造新机制、探求新办法。当前,应着重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机制。发展规划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龙头,要在增强规划的引导功能上下大力气。首先,要有系统地规划。调结构全盘推进,做规划也要系统设计,不能出现盲点和空白地带。各行各业都要认真研究、系统规划,公开提出扶持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让企业调适方向,让县乡找准目标。其次,要作长远的规划。规划必须具备前瞻性,要根据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研究和判断,预见到相当长时段内宏观政策的走势、常德发展的态势和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超前谋划、提前准备,与中央、省发展规划衔接配套。再次,要有重点地规划。要立足常德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找准优势领域、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用规划引导资源合理流动,提升优势、破除障碍、突破短板。比如,规划常德现代工业发展,就要把重点放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上,千方百计促进资金、力量、政策等发展要素向其流动聚集。

  二是调整利益补偿机制。转方式调结构不能仅仅基于道德约束和一般性号召,而要让市场主体和基层政府在利益平衡中愿意转、敢于转。现阶段,要在两个方面实施调整:一方面,要针对现代常德建设的内在需要,适度调整财政补贴支出结构,实行“有进有退”,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绩效。对一般产业的支持,要做“减法”,而对有优化结构作用的新兴产业、事关全市增长后劲的支柱产业,以及那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有强烈技术改造需要和空间的门类和领域,应当多做“加法”。另一方面,财政补助有多种形式,象贴息退税、转移支付、以奖代投、政府采购等等,应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区别对待,在哪个行业用哪种方式能更好地助推转方式调结构,就采用哪种方式。在政府采购上,应更多地考虑采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同质同价本地企业的产品,这对本地企业是一种激励。要把钱补到能更好地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部位和环节上。

  三是创新绩效评估机制。第一,确立新型用人导向。坚持“不会转方式的干部不称职,不谋转方式的干部是失职,不敢转方式的干部是渎职”的新型用人观,在转方式中发现干部、选拔干部、锻炼干部,着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善于领导创业创新、善于促进转型升级的领导核心。第二,调整考核指标体系。要逐渐摆脱GDP崇拜,科学确立考核评价标准,特别要着重考核结构调整、民生改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让干部把精力更多地放到科学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第三,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的,在结构调整、资源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要严肃问责,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实行组织调整。通过严肃奖惩兑现逼干部“调”,促干部“转”,营造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常德的浓厚氛围。

  3.解决好政策问题。确保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党委、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具体体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政策,认真落实政策,努力实现政策效应的最大化。

  一是及时调整政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策应变的相对滞后,部门政策之间的相互矛盾仍然存在。调研中,康普药业、石门特水等几个企业先后提到人才难引进、难留住的问题。这当中除了企业本身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真心实意关心人才,放心大胆使用人才之外,地方党委政府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丰厚的待遇留住人才。市委、市政府2003年出台过关于加快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的政策措施,现在需要顺应形势进行必要调整。财政、人事等部门要马上着手调整更新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实施办法,并认真贯彻执行到位。我们不仅要及时调整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政策,还要在更好地促进常德转方式调结构,特别在节能减排、集约节约用地、生态宜居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造出有常德特色的新政策。如在节能减排方面,可考虑建立环境行为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环境行为,建立健全全天候节能环保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执法体系和考核体系,推行节能减排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如在集约节约用地方面,对超过入园合同约定投产时间仍未开工建设、投资项目未达到约定的投资规模、开发建设面积达不到约定标准、单位面积投入强度达不到园区最低标准的项目一律收回用地;还有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城市中的第二产业企业向园区转移,实施产业结构的“退二进三”,实现腾笼换鸟等等。

  二是用好用活政策。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土地、资金、环保等众多瓶颈,如果没有冲破传统做法规定的胆略,发展步伐就会停滞不前。如在创元铝业自备电厂的问题上,如果当时不争取省里的最大支持,最少要等两、三年,但省委、省政府考虑到创元铝业在常德工业经济中的分量和作用,大胆决策,目前电厂已正式装机发电,为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做大做强创元铝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几年,为有效缓解上级用地计划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常德进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试点,通过采取整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等额置换为建设用地,既节省用地指标,又节约报批费用,较好地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我们在执行政策上,既不能打折扣、讲价钱,也不能生搬硬套、死板教条,要吃透上级精神,既要尊重历史,也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未来,把政策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足用活政策,敢于变通,善于变通,大胆寻求有利于本地更好更快地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更快提高的变通之策。

  三是严格落实政策。特别在涉及企业、普通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注重保证政策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一碗水端平,决不能因人情、关系、感情用事,甚至违反原则乱作为。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有些还不到位,打了折扣。这样的问题,相关单位负责人要认真调查核实,该落实的要坚决落实,不能落实的要讲清原委。公平公正是政策力量之源,在政策面前决不允许断章取义,封堵截流;决不允许各自为政,自以为是;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拖泥带水,确保政策制度能够及时兑现,让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