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关于常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5-30 信息来源:市委政研室 【字体:

陈 文 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并提出了“三个转变”、“八个加快”的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即将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当前,在经济复苏曲折性超过预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两难选择的“十字路口”,中央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强烈的时代背景、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常德作为后发地区,面临的两难选择更多,保增长与转方式的抉择更加艰难,加快发展与少走弯路的平衡也更加重要。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找准路径、强化推行,走出一条具有常德特色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常德作为中西部后发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区域和发展阶段,一部分人对转变发展方式,认识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够,行动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不足。客观分析常德发展现状,转方式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具体来说,是“四个矛盾突出”

  1、经济结构的矛盾突出。主要是两个不协调:第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2009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为20.8:42.8:36.4,全国是10.6:46.8:42.6,全省是15.2:43.9:40.9。我们的一产业比重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0.2、5.6个百分点,二产业分别比全国、全省低4.0、1.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二产业更加落后,分别比全国、全省低6.2、4.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农业比重偏高,二三产业也就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全省,特别是三产业更加滞后,城市经济加快发展、扩量提质的任务十分繁重。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协调。表现在:一是工业的集中度不够。相对来讲是“小、散、弱、低”。“小”:就是企业规模偏小。2009年规模工业企业879家,分别比长沙、株洲、岳阳少1211、438、316家;亿元企业104家,分别比长沙、湘潭、株洲少369、75、6家。“散”:就是产业分布较散,工业主要产业有11个,其中产值过百亿的只有3个,最少的不到十亿元。“弱”:就是市场竞争能力偏弱。2009年我们有上市公司2家,全省有60家,其中长沙32家、岳阳8家、株洲7家;我们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全省有62件,其中长沙28件、株洲9件、岳阳8件。“低”:就是科技含量偏低。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9亿元,只相当长沙、株洲、湘潭的17.8%、39.7%、55%;全社会研发投入8.4亿元,占GDP的0.68%,分别比长沙、株洲、湘潭低0.61、1.0、0.72个百分点。二是农业的加工度不够。大宗产品多、特色农产品少,销售原料多、加工精品少,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仍然存在。加工转化率为40%,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15、10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的高端化不够。金融、物流、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不快,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1.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5%,比全省低0.3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5.1%,比全省低3.4个百分点。

  2、社会结构的矛盾突出。也就是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很不相适应。我市经济结构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人口、城乡、就业等社会结构处在工业化的初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严重背离,很不相称、很不协调。从人口结构来看,2009年全市户籍人口61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0.4万人,占全市的76.3%,而同期全国为53.4%、全省为56.8%,比重大大高于全国全省。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农业人口的比重以每年0.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降,但总数以每年1万人左右的速度在缓慢增长,而全国全省比重每年以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降,总数也是呈下降趋势,长远来看,差距将会拉得更大。从城乡结构来看,2009年我市城市化率为38.3%,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8.3、4.9个百分点,近3年分别提高了1.05、0.97、1.28个百分点,而全省提高了1.74、1.7、1.0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农村常住人口仍然占全市常住人口的绝大多数,城镇化的水平和速度均低于全省,加快城镇扩容提质,带动城乡一体化,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从就业结构来看,2009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318.3万人,其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占52.4%、17.6%、30%,而全省是44%、22.4%、33.6%,我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要低于全省。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协调,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农业为例,我市52.4%的一产业从业人员只创造了20.8%的社会财富(GDP),这些财富又要在61.7%的农村常住人口中分配,从而造成较大的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改善社会结构十分迫切。

  3、需求结构的矛盾突出。也就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拉动作用不足。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消费拉动,像美国、日本、德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高达89%、73%、69%,而投资分别只有20%、18.6%、10.9%。我国2008年,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5.1%、45.7%、9.2%,2009年分别为92.3%、52.5%、-44.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更是依赖于投资。我省2008年和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分别达到57.6%、64.7%,都是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常德的情况也与全国全省一样,而且外贸需求受客观条件限制,短期内难以形成气候,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投资拉动。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8亿元,增长67.3%,增速在全省排第3位。今年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5亿元,增长39.7%,增速居全省第2位。而与此同时,消费的增长速度并不快,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3亿元,增速18.6%,居全省第13位;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亿元,增速17.8%,居全省第10位。从反映消费拉动的三产业情况来看,2009年,全市三产业增长1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3%,而同期全省是59.9%。今年上半年三产业增长只有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三产业和消费增长不快,迫切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也就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具体来讲,工业方面:目前,11大工业产业集群,有7个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104户亿元企业,年耗标煤1万吨以上的17家;35家旗舰企业,9家企业属高能耗企业。200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为8.85千克,居全省第3位,分别是长沙、株洲、湘潭的26倍、3.3倍、1.6倍。节能形势非常严峻,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7.5%,为全省唯一上升的城市。城镇方面:污水管网不配套,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城区燃气管网不配套,影响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和无害化处理也还有差距。农村方面:农村面源污染、畜禽集中养殖污染比较重,而且难以治理,全市畜禽养殖专业户3400多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9万户,每年产生畜禽粪便1亿吨、废水1.79亿吨,目前配套治污设施的只有1/3,正常运行的仅1/10。同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措施不健全。消费方面:公众消费和公款消费中的浪费行为比较严重,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还比较多,一次性消费品用量很大,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二、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和路径

  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和方向,就是建设两型社会。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湖南省情和发展特征,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坚持“两型”引领,以“两新”促“两型”,以“四化”带“两型”,也就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主导战略,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作为基本途径,尽快形成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体系、城镇格局和城乡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子。结合常德的实际,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把常德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桃花源里的城市”。具体来讲:

  一是经济发达。“桃花源”的本质是经济意境。《桃花源记》写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发展、经济富足的美好景象。当前,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桃花源里的城市”,就是要把常德建设成农业稳固、工业发达、旅游兴旺的城市,财力雄厚、消费活跃、市场繁荣的城市,吸引和汇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实力、推进科学跨越,努力实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

  二是生态宜居。“桃花源”的基础是生态意境。常德地处洞庭湖平原边缘,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整个城市山脉与平原交错成景、道路与水系交织成网、植被与绿化交相成辉,中心城区地势空旷开阔,城区外围山峰点缀,形成有山有水、远山近水、青山碧水的城市特色;主要水体水质在二、三类之间,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桃花源里的城市”,就是立足生态基础,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发展低碳经济,扩大森林碳汇,更好地保持常德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让人民群众喝上纯净的清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清澈的阳光。

  三是文化繁荣。“桃花源”的核心是文化意境。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品位所在,“桃花源里的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常德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华道德文化和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桃花源里的城市”,就是要围绕古典、现实、都市“桃花源”的美好意境,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建设文化旅游标志性工程,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积极创造文化旅游消费,打响常德文化旅游品牌。

  四是社会和谐。“桃花源”的目标是和谐意境。《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描述,充分说明“桃花源”的生活是十分和谐而美好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桃花源里的城市”,就是把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群众富裕作为最终目标,努力让群众劳有所得,有良好的就业机会,收入分配比较合理;学有所教,能够平等的接受教育,社会文明程度比较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健全,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对外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比较高,外地人比较向往;对内的凝聚力和幸福感比较强,全市人民安居乐业。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是四条路径:

  第一,走消费拉动的路子。消费拉动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当前,常德仍然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投资的高速增长空间不大,过度依赖投资增长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同时,我市出口份额相对较小,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不会恢复,甚至会相对萎缩,经济发展依靠出口拉动也将十分有限。这就决定我们必须把消费拉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重心,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强化消费拉动,最关键的,就是把加快城市发展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李克强副总理反复强调,城镇化是未来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个重大机遇,最大的发展内需在城镇,最大的消费潜力在城镇。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661元,城镇居民为11243元,也就是说,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的消费。加速城镇化将集聚众多的城镇人口,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现阶段,我们推进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做大中心城市、壮大城市经济,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加快扩容提质,增强城市实力,以城市空间容量、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的扩张,创造消费需求,拓展消费空间。就是把加快三产发展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新起点,此时财富效应开始凸现,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最终进入“三、二、一”的“高服务化”阶段。当前我市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正处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是三产业快速崛起的阶段。相对来讲,我们在二产业发展上基本处于后发赶超的地位,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持和确立“二三产业并重、突出三产业”的长期战略,进一步打造三产业的先发优势,以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这方面,要进一步依托文化旅游业带动“人流”,激活消费。人是消费的主体,文化旅游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气”,活跃消费。要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和教育强市建设,整合现有高校和职业院校,积极引进一批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把更多的在校学生和优秀人才汇聚在常德。要加快建设旅游大市,加强深度策划和创意,集中力量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全方位提升常德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常德建成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接待服务中心、休闲会展中心。要进一步依托商贸流通带动“物流”,推动消费。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加速推进商业业态升级,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打造一批专业市场、龙头企业和常德商业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常德的交通优势,把常德打造成具有辐射力、影响力的区域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乃至定价中心。要进一步依托金融和房地产发展带动“资金流”,促进消费。着力壮大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投放、优化金融生态,更好地发挥金融的引导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住房消费的平稳增长。

  第二,走低碳发展的路子。低碳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当前,全球发展正在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发展史上的重大革命,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低碳洗牌的巨大契机。从常德的情况来讲,我市的“碳包袱”相对较轻,“碳解锁”的压力相对较小,但与此同时,由于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不大、基数较低,今后的发展也将会更多地面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削减压力。在各地纷纷加快向低碳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常德要避免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掉队落伍,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绿色转型,切实把握“时间差”、尽早抢占制高点。从我市的实际出发,走低碳发展之路,必须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促进优势资源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促进产业向两型化、高端化、高新化、规模化提升。特别是对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要加快“两型”化、低碳化改造;对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大引进培育力度。必须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定“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严格环评把关,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重点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优化产品链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陈旧设备,大力推进节能产品、环保装备和设施的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排放;引导公众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开展全面节能减排行动。必须下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环境治理,抓好饮用水源保护,扩大湖泊、水库等水域禁止投肥养鱼的范围,继续压减珍珠养殖面积。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努力营造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美好环境。

  第三,走科技创新的路子。科技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温家宝总理7月2日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深刻指出,推进自主创新,就是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更加先进,就是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发明和专利,就是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人才。常德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多是科技创新的差距。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常德发展路子,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使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不断推进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主体、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造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要完善产学研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化技术合作,努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在高校、科研机构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积极借助外力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借脑生财”。要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创新团队和知识型企业家队伍,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四,走统筹协调的路子。统筹协调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与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息息相关。常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走统筹协调发展之路,努力推进各个层次、不同层面的发展。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切实加快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带动作用的基础上,又要进一步支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小城镇的带动力和承载力,特别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来抓,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到城镇落户,促进更多的农民变市民,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要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转方式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群众福祉。近些年,我市的经济总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位居前三,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的排位不靠前,2009年分别是第6位、第7位。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把群众收入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认真落实国家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同时,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救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办好省市各项实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三、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和措施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当前,我们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已经很清晰,政策环境和要素保障也比较好,必须在强化推行、狠抓落实上下真功,确保取得实际效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1、要形成共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是一个比保增长更加艰难、更加复杂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共同推进。一是领导层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化对转方式内涵和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打好转方式这场硬仗。要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都要以转方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认真加以推行和落实。二是企业层面。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在转方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引导企业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意识,鼓励企业向低碳生态型、科技密集型、循环经济型转变,着力引进先进科技,实施技术改造;着力实行科学管理,改变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三是社会层面。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在购物和消费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资源节约,自觉抵制过度消费、不健康消费、有害消费等现象,通过消费结构转变,带动发展方式转变。动员社会各界共同重视节能减排、参与生态建设,形成全社会参与转方式的强大合力。

  2、要重点突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突出重点环节,力争率先实现突破。一是大力建设两型园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园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我们所有的工业园区,特别是刚刚升格的国家级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要高举两型的旗帜、走好两型的路子,率先在两型建设上实现突破。要完善两型规划,按照两型要求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土地利用等主要内容,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严格控制园区外发展工业;要引进两型项目,提高项目引进门槛,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通过增量来稀释存量;要创新两型机制,注重加强配套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公用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减量化。二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新型产业是转方式、抓两型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现代常德的关键所在。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推动传统产业“两型”化、低碳化改造,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植旗舰企业,鼓励企业提质创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一批规模集中、技术集约、标准统一、装备集成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发展标准农业、高效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精深加工业,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增值,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开发、包装和推介力度,培育和引进一批出版、动漫、创意、信息等领域的骨干企业,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建设重大旅游项目,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响“桃花源里的城市”这个品牌。三是大力提升城市水平。城镇化是转方式的重要环节和重大战略。现阶段,重点是做大中心城市、壮大城市经济,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在规划上,按照低碳、生态、宜居的标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特别是北部新城、西部新区的规划建设,注重体现两型和宜居的特色,并坚持保护式开发,分期开发利用资源,没有看准的事情,宁缺勿滥,不能轻易下手,否则会后患无穷。在扩容上,以标志性工程为龙头,加快城区扩容建设步伐。在提质上,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在城乡统筹上,支持县城扩容提质和小城镇建设。当前,以进出县城的公路沿线为重点区域,加强村庄整建,然后逐步辐射延伸,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一体化。

  3、要坚守底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节能减排的底线。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生态更是政绩的思想,既承担起发展的责任,又要保护好常德的生态环境,也就是把应该发展的加快发展起来,把应该保护的牢牢保护好。按照卿书记提出的要求,决不把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决不在产业转移中接受污染转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当前,就是要千方百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二是改善民生的底线。首先,要提高群众收入。这样可以提升消费预期、扩大消费规模。要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工人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提高。其次,要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体系,扩大覆盖面和受益度。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好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城市棚户区、独立工矿区的危旧房改造,保障低收入群体、工薪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要认真办好省市各项实事,切实解决好民生突出问题。同时,加快教育强市、文化强市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尽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

  4、要强化引导。一是政策激励。一方面,是落实政策。包括国家和省里出台的金融、产业、财政、环保等政策。比如,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全市列入第一批淘汰限制类落后产能的32家水泥企业、21家钢铁企业和8家玻璃、油漆、粘土砖、制革、印染等企业,严格执行电费加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是出台政策。结合常德的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比如,对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对企业科技创新,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加大奖励扶助力度;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标准化建设,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实行重点扶持。二是考核导向。当前,转方式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必须旗帜鲜明地把转方式作为干部考评的核心目标,让考评体系真正成为转方式的指挥捧、催化剂,形成有利于转方式的工作导向、政绩导向和考评导向。在考评的指标体系上,除了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增长指标,健全群众收入、社会保障、节能减排、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等考核内容。在考评的组织形式上,注重创新评价机制,群众是转方式的直接感受者,最有发言权和评价权。探索扩大参评范围,考虑运用群众公开投票、专业机构入户调查、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在考评的结果运用上,让那些在转变方式、改善民生、科学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有关干部得到奖励和鼓舞,有关地方尝到甜头和好处。三是舆论氛围。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围绕上级政策措施和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政策解读和热点引导。另一方面,加大推介力度,对转方式中涌现出来的好举措、好经验和好典型,大力表彰推介,充分展示全市转方式的实践成果,在全社会营造促进转变、加快转变的舆论氛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