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详细内容

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07-08 信息来源: 【字体:

市委组织部

2017年以来,全市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务带动政务服务功能整体推进、协同发展,打造2376个市县乡村平台和党员手机APP,使智慧党建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基层公共服务格局优化、资源优配、平台优选。

一、坚持互联互通,用力破除服务壁垒

1.推动数据大融合。将数据作为重要执政资源,明确提出党管数据,市委成立党建和干部大数据管理中心,着力推动部门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坚持政府部门“有数据必提供”原则,采取“开门”“架桥”“修路”等方式,全力打通部门信息“孤岛”。目前,常德市云计算中心已汇总融合公安、民政等61个部门近30亿条政务信息。建立端口统一、互证互信的数据查询系统,合理分配部门间数据使用权限,形成以身份证为标识的政务信息“富矿”。开放数据维护端口,统一数据制式,确保部门办理一次业务、更新一次数据,形成数据的源头活水。

2.推动系统大整合。主动对接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不变更权限、不大包大揽、不代为开发的前提下,将部门政务服务系统整合到智慧党建平台,确保政务服务“应上尽上、一网覆盖”。目前,全市已上线政务服务事项38项,其中身份证、生育证、残疾证、老年人证、社保卡等15项服务已在乡村站点实现网上办理,平均每月办理12.3万件,服务群众9.3万人次。

3.推动功能大聚合。坚持开放融通理念,推动党务政务服务“三务合一”,逐步聚合成管用、好用、实用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水电缴费等61项便民服务实现就近办、网上办、指尖办。党费交纳等13项党务功能全面运行,支部五化一图可视、“三会一课”一网运行、党内统计一键生成、党员管理一路留痕。全市5545个“慧眼望乡”摄像头、3978套视频会议系统覆盖所有村(社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政务办理和视频会议等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坚持便民利民,大力精简服务要素

1.减环节,权限一次下放。坚持依法下放、应放尽放,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身份证办理等52项审批权限下放至乡村。积极推行同步办理机制,将以往分步操作的事项改为同步办理,极大简化办事环节。实行一级审批机制,将一般性事项由原来窗口受理、股室踏勘、分管审核、局长审批等多个环节简化为窗口直接办结。据统计,全市下放至乡村的52项政务服务事项已由786个环节精简到213个,精简幅度超过70%。

2.减证明,信息一网查询。一方面,按照“能少尽少”原则,凡是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证明,凡是能通过本级数据库查询当事人信息的,凡是部门需上门核实或通过会商即可认定信息的,凡是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均无法查证的,凡是现有证件、凭证能够予以认定的,无需提供证明。另一方面,变“多网查询”为“一网查询”,群众凭身份证即可查询常用数据,告别了“政务大厅来回跑、证明材料反复交”的现象。

3.减时限,事项一门办结。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压缩办结时限,平均由7.8个工作日压缩到2.3个工作日。推动警务、电商、邮政等政务服务进驻“一站式”政务大厅,同时对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的套餐事项,设置“一门式”服务窗口统筹办结。大力推行即来即办机制,不搞批发办理,来一件办一件,目前老年优待证等20项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秒办”。

三、坚持常态长效,全力优化服务体系

1.全面升级服务阵地。把线下阵地作为发挥智慧党建平台作用、延伸政务触角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近年来新建村(社区)服务场所1614个、改造548个,提质升级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50个。目前全市乡村两级均建成了高标准的服务场所和信息化会议室,同步配备了视频会议集成系统和读卡器、POS机、高拍仪等智慧党建基础设备。

2.全面强化服务力量。坚持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落细落实省委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健康体检、带薪休假等制度,激励基层干部在为民服务中担当作为。选聘2262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才,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本地户籍的党建联络员,专门负责平台运行。

3.全面健全服务机制。注重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市长专题部署调度,市委组织部部长与所有区县(市)党政正职逐一会商,走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400多个村(社区)。注重责任驱动,明确“平台提供者”的定位,组织部门负责综合协调,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牵头抓总,统一数据制式、统一项目整合、统一权限管理,卫健等政务服务提供单位负责各自的功能开发。注重保障促动,采取政府购买、市县财政分级兜底两种模式进行平台设备的配备、运营和维护

 

分享到: